文\赵雯
2024年以来,国内消费市场进入低位增速区间,商贸零售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并购整合正成为商贸零售企业突围的关键路径。
国信证券在研报中表示,消费行业正从跑马圈地式的增量发展范式,慢慢步入了存量范式下的高质量增长阶段。“在行业步入存量时代下,整体看好通过合理稳妥的并购整合方式,驱动板块龙头迎来业绩二次成长。”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旗下A股上市公司供销大集(000564.SZ)近年来也在积极进行产业整合。公司于近期完成了对北京新合作商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合作商业发展”)51%股权的收购,自4月起完成并表,并将其纳入公司控股子公司。与此同时,在国内消费稳健复苏的大背景下,公司业绩也迎来了改善。公司近日披露的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供销大集实现14.24亿营收,归母亏损同比收窄47.48%。
2024年9月24日《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出台,开启新一轮并购重组宽松周期,推动上市公司向新质生产力聚焦。
商贸零售行业也是如此。据联储证券统计,2024年,商贸零售行业以59起上市公司资产收购交易位列全行业中游。此外,研报数据分析,在多行业阶段性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具备更强资源整合能力及资金实力的行业龙头上市公司已持续多年成为A股并购市场的中流砥柱。
当强者恒强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主线,作为大型全国性商品流通服务企业,供销大集近年来也在不断发力。
此前,供销大集实际控制人已变更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正式纳入供销社体系。
“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在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城市生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有利于公司长期战略发展布局,为实现公司高质量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公司在年报中表示。
而同属于“供销系”下优质资产的新合作商业发展注入之后,供销大集又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
公开资料显示,新合作商业发展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供销集团、中国供销商贸流通集团组建成立,是中国供销商贸流通集团旗下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的核心企业。
新合作商业发展不仅涵盖商业网点、商贸物流、商品贸易等业务领域,有助于供销大集继续夯实商业运营、商贸物流及商品贸易三大核心业务,而且还是国内“平急两用”地下空间商业运营的领军企业。
有市场分析认为,将新合作商业发展纳入控股子公司体系,既为供销大集带来商业人防等增量项目,也有望进一步推动其向“全国领先城乡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商”的战略目标迈进。
在深度融入供销体系的同时,供销大集也已在近年来成长为大型全国性商品流通服务企业。
公司在年报中表示,目前,公司已拥有成熟的商业招商运营、物流管理、批发贸易、电商运营等专业人才以及服务团队,覆盖奢品招商、智慧物流、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建立了完善的全价值链管理体系。
而在2025年国家大力提振消费、持续深化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全方位扩大内需、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背景下,商贸流通与批发零售行业也有望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
对此,供销大集在年报中表示,2025年,公司将继续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全力推进商业运营、商贸物流、商品贸易三大主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同时深耕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联动重点区域相关发展政策,持续优化存量业务结构,拓展增量业务布局,提质增效,系统推进公司经营向好发展。
年报中即显示,商业运营方面,借助新合作商业发展在人防商业的独特积累,供销大集将推进存量项目百货商超、商业资产与增量项目人防地下商业街的高效协同,积极参与城市更新、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完善城乡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网点布局。商贸物流方面,公司同样在推进建设运营具有“平急两用”功能的集采集配中心项目,服务“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双向流通渠道,推动健全县、乡、村三级流通服务网络。
而在商品贸易方面,供销大集表示,将进一步嫁接并拓展相关业务及供应链资源,围绕政府采购、企业团购、头部零售平台、农批市场、大型连锁商超等稳定销售渠道构建下游销售网络,开展规模化集采,驱动商品贸易转型升级。
2024年,供销大集已经实现营业收入14.24亿元,同比增长1.73%;归母亏损同比收窄47.48%,业绩呈现显著向好趋势。随着今年4月起,新合作商业发展正式纳入供销大集合并报表范围,供销大集的未来表现将更加值得期待。